灵隐寺在杭州西湖北灵隐山麓。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,明代重建。清康熙时曾改名林云寺。
寺前有飞来峰、冷泉、龙泓洞等。古木参天,清幽静谧。山崖深穴,有宋、元石刻造像,为西湖游览胜地。
清代诗人厉鹗是家住杭州,当然就可以饱览天下第一山水,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。
于是厉鹗找了一个恰当的时间,踏着月光游山时写下了这首《灵隐寺月夜》。
这首诗描写灵隐寺清幽静谧的月夜景色,词洁意孤,颇有独得之趣。
《灵隐寺月夜》
厉鹗〔清代〕
夜寒香界白,涧曲寺门通。
月在众峰顶,泉流乱叶中。
一灯群动息,孤磬四天空。
归路畏逢虎,况闻岩下风。
这首诗的大意是:
夜晚寒气袭人佛寺如霜似雪,山泉如曲与寺门相连。
月亮高悬在众多山峰之上,泉水在纷乱的落叶中流淌。
一盏长明灯衬出万物俱息,孤独的击磬声弥漫四方天空更显得空寂。
归途中担心遇见老虎,况且听到岩石下的风声。
厉鹗,字太鸿,又字雄飞,号樊榭、南湖花隐等,清代文学家,浙西词派中坚人物。
康熙五十九年举人,屡试进士不第。家贫,性孤峭。乾隆初举鸿博,报罢。性耽文静,爱山水,尤工诗馀,擅南宋诸家之胜。著有《宋诗纪事》、《樊榭山房集》等
“夜寒香界白,涧曲寺门通”,写了诗人初到灵隐寺的感受,秋叶入山,寒气袭人,山谷和佛寺都沐浴在白光中,冷泉叮咚,别有一番幽意。
“白”字出语极淡,却深厚有味,仿佛随着诗人步入清凉之境。第二句的描写让想起那句“曲径通幽处”,诗人用冷泉曲涧代替了曲径,别有一番幽意,幽与寒本来是相通的。
“月在众峰顶,泉流乱叶中”,写了山间的景色,明月在天,众峰相攀,流水清晰,一片沉静。这是全诗最富意境和美感的佳句。
明月在天,众峰相攀,是幅静态画面;泉水流淌于乱叶之中,泉流之声写出了山间的幽静,静得让人惊奇,让人超然神远。
“一灯群动息,孤磬四天空”,这两句勾勒出灵隐寺一带的环境,一盏明灯散发微光,衬托四周的静,孤独的磬声弥漫天空。
“灯”而曰“一”,“磬”而曰“孤”,措词中微微表露了诗人孤独无傍的惆怅心境。山寺的气氛如此,自己的心境这般,似可适意,亦不便久留,于是他想到了离归。
“归路畏逢虎,况闻岩下风”,诗人想到归途有虎出没,心中已不免忧惧,加之岩下风又一阵紧似一阵地呼呼作响,就更使他感到惊恐不安了。
这两句还有一个含义是:山中之虎,固然可畏,而人间之“虎”,则更令人生惧。反映诗人避涉世俗,免受牵累,求得超脱的隐逸情怀。
厉鹗这首诗通过对灵隐寺月夜各种景色和感受的抒写,突出了山寺空幽冷寂的环境与气氛特征,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。
上一篇:人活得好不好,由气说了算
下一篇:没有了